新药研发必看的80篇全球上市药物数据报告
浏览量:6550 回帖数:26
          
            
            18楼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员莅临药渡经纬调研:9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员一行10人由生物医药部吕处带队来药渡经纬开展审查员实践调研活动,并在药渡经纬CEO丁红霞博士陪同下参观了办公区及药渡工作成果。 首先,CEO丁红霞博士向审查员一行介绍了药渡经纬的基本情况,作为中关村医药大数据平台,药渡经纬对生物制药领域专业数据进行了全面收集并进行了专业数据解读,打造全球首个药物研发大数据信息平台,开启药物研发生态圈“新入口”。 随后,双方以专利为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利局各位审查员分别就PCT制度、中美日欧等国专利制度、如何查询医药专利进行了深度讲解,让药渡经纬参会者受益匪浅;同时,药渡经纬专利数据与分析主管宿央央分享了药渡在专利分析工作一些收获,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吕处及审查员一行表示,药渡经纬在对专利信息深入解读的同时,与生物制药专业数据进行结合分析,能够为制药企业等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值得同行借鉴。
            
                    
	
发表于  2016/10/18 13:01:33
                  
              
          
            
            19楼
          
            
              
            
       
              
                  
            
          
          
        糖尿病创新药sotagliflozin再获临床成功
药明康德合作伙伴,生物制药公司Lexicon Pharmaceuticals宣布其SGLT1/SGLT2双抑制剂在研新药sotagliflozin在2期Tandem4临床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接受12周sotagliflozin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
胰岛素是体内由胰岛β细胞制造,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蛋白分子。正常人每天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能够得到精确调节,以保持血糖水平恰到好处。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源胰岛素治疗,否则将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开发创新型便捷口服药物、有效调控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对1型糖尿病群体来说非常迫切及重要。
            药明康德合作伙伴,生物制药公司Lexicon Pharmaceuticals宣布其SGLT1/SGLT2双抑制剂在研新药sotagliflozin在2期Tandem4临床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接受12周sotagliflozin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
胰岛素是体内由胰岛β细胞制造,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蛋白分子。正常人每天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能够得到精确调节,以保持血糖水平恰到好处。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源胰岛素治疗,否则将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开发创新型便捷口服药物、有效调控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对1型糖尿病群体来说非常迫切及重要。
                    
	
发表于  2016/10/26 14:23:26
                  
              
          
            
            20楼
          
            
              
            
       
              
                  
            
          
          
        近期,总局发布了《总局关于发布过度重复药品提示信息的公告(2016年第153号)》一文,其中以“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多于20家且在销批准文号企业数超过20家为筛选条件”作为药品重复申报检索条件进行了目录发布。是否可以理解为超过20家销售则应该考虑是否值得介入,而在50家以上措辞就成为了“严重的过度重复问题”,并从“说明同一品种有10家企业生产销售即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中可否推断总局的一些态度。而目前最火爆的免疫领域PD-1/L1靶点据报道已多于60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呢,一方面肯定是疗效,而更多地个人认为可能就是钱途问题。
 
基础研究的进步,免疫疗法的发展正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但也不可避免的付出高昂的治疗费用。在研的生物抗体药物,搭乘着Keytruda/Opdivo的快车,一路高歌猛进,耀眼曙目。Ipilimumab上市多年,抗体药物里程碑式发展也没有如此的引人瞩目,是靶点选择、是疗效、是技术、是科技进步亦或是全民网络的原因。在免疫疗法的轰炸下笔者也一度迷茫,随着学习,慢慢有些释怀,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前有Curis的小分子PD-L1/VISTA抑制剂IND,近有BET抑制剂小分子药物抑制PD-L1/PD-1通路的报道,更有针对免疫途径设计的众多小分子化合物,使笔者不禁在考虑是否目前上市的或者在研的许多小分子药物中,说不定也在激活或诱导着人体的免疫反应,或许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基础研究的进步,免疫疗法的发展正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但也不可避免的付出高昂的治疗费用。在研的生物抗体药物,搭乘着Keytruda/Opdivo的快车,一路高歌猛进,耀眼曙目。Ipilimumab上市多年,抗体药物里程碑式发展也没有如此的引人瞩目,是靶点选择、是疗效、是技术、是科技进步亦或是全民网络的原因。在免疫疗法的轰炸下笔者也一度迷茫,随着学习,慢慢有些释怀,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前有Curis的小分子PD-L1/VISTA抑制剂IND,近有BET抑制剂小分子药物抑制PD-L1/PD-1通路的报道,更有针对免疫途径设计的众多小分子化合物,使笔者不禁在考虑是否目前上市的或者在研的许多小分子药物中,说不定也在激活或诱导着人体的免疫反应,或许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发表于  2016/10/31 12:47:47
                  
              
 
            

